近期,有部分商户及个人因传统POS机使用限制(如数量管控、费率调整等),将资金流转需求转向收款码支付。相较于POS机,收款码具有费率低(常见0.38%)、开通便捷等优势,但部分用户误将其用于非正规资金周转场景,却忽视了背后潜藏的多重风险。
某商户此前通过收款码进行非正规资金流转,触发了平台交易监测机制,导致账户内资金暂存无法正常到账。截至当前,该笔资金已滞留超一个月,原本紧张的经营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剧。经与平台客服沟通得知,若无法提供符合要求的交易证明材料,资金暂存周期可能延长至180天。
事实上,监管部门及支付机构始终高度重视支付安全,对异常交易行为保持严格监测。早在去年6月,微信支付便通过官方公告明确,严禁利用商户收款码从事非正规资金流转活动,一经监测到异常交易,将启动交易资金暂存机制,直至交易真实性核实完毕。
不正常使用收款码可能面临哪些风险?
1.资金流动性严重受损
若收款码用于无实际经营支撑的资金流转,平台监测到异常交易特征后,可能启动资金暂存机制。资金滞留期间无法使用,可能导致经营周转困难。
2. 账户功能受限风险加剧
若多次触发风控或无法提供有效证明,账户可能被限制收款、提现等基础功能。
3. 信用记录与金融服务受牵连
部分支付机构会将异常交易记录同步至相关信用平台,可能对个人征信、商户评级产生负面影响。
4. 渠道不可靠引发二次风险
若通过非官方渠道开通低费率或“特殊功能”收款码,可能面临渠道方跑路、信息泄露等风险。
非正规资金流转行为存在多重风险,切勿因短期费率优势忽视合规底线。别因小失大,损害自身财产安全与信用记录。